5月24日大法官做出的748號釋憲文,讓台灣可望成為亞洲第一個法律承認同性婚者。同志權益爭取路迢迢,舉世皆然,為紀念英國同志合法50年,倫敦泰德英國美術館舉辦多場活動,「英國酷兒藝術1861~1967」展為其一,展示這段期間以英國為主的男女同志、雙性戀、跨性別和酷兒(LGBTQ)的相關創作。
#LIST_END#
英國同志權益直到1967年才獲得合法地位,19世紀前,同性戀在英國會被判處死刑,1861年雖廢除,仍被視為犯罪行為,可判
-
#LIST_START#
- 視訊 #LIST_END#
處監禁。西蒙?所羅門1864年的《米蒂利花園中的莎芙與埃里娜》,藉由傳說中的希臘女同性戀詩人莎芙擁吻愛人埃里娜的畫面,暗示自己的男同志身分。
1895年作家奧斯卡?王爾德被控「嚴重猥褻行為」入獄2年,這場審判是英國司法史上最矚目的案件之一,藝術家潘寧頓繪製王爾德的肖像,與尚—米歇爾?潘辛仿製王爾德編號「C.3.3.」的牢門並置,記錄這段歷史。1950年代初,英國取締男同性戀,知名科學家艾倫?圖靈案件最受矚目,他被判為期1年的化學去勢,他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《模仿遊戲》。故而20世紀初期至中葉的同志藝術家,只能隱藏並藉由藝術傳遞隱晦的身份訊息,如亨利?斯科特?圖克描繪少年或裸男,隱藏在尋常肖像畫的手法之下,沒被大眾察覺引發質疑。這段期間,女同志意識抬頭,以「Gluck」自稱的漢娜?格拉絲坦自畫像《Gluck》只見中性打扮、揚起下巴挑眉的傲然神情,傳達自我認同。蘿拉?奈特1936年為首位入選英國皇家學院的女性成員,《自畫像》描繪她自己對著裸女模特兒作畫,顛覆傳統以來男性藝術家描繪裸女的情慾窺探。1950年代後,同志身分的公開不再如過往危險,法蘭西斯?培根與大衛?霍克尼透過藝術出櫃,壓抑的時代逐漸遠去。1967年英國頒布新法案,各區同志陸續除罪化。「英國酷兒藝術1861—1967」展至10月1日。(中國時報)
-
#LIST_START#
- 九州娛樂城 #LIST_END#
23E75D7134781CB7